2025年7月23日,CCF YOCSEF成都在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上组织了“量子计算和AI双向赋能的应用潜力和实施路径”分会特别活动。响应中央发展未来产业号召,YOCSEF成都汇聚了产学研用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及青年学者,直面量子-AI融合的技术与应用瓶颈,通过系统研讨旨在明晰发展路径、厘清关键难点、锁定最可能实用化的场景,为我国构建“量子-经典混合智能”生态提供战略参考。特别活动由YOCSEF成都现任学术委员朱焱麟和2019-2024学术委员陈磊担任执行主席,CCF量子计算专委会执委李晓瑜、YOCSEF成都主席刘昶、YOCSEF郑州副主席穆清、YOCSEF天津2023-2024主席张鹏、YOCSEF成都AC白杨等专家参会。
YOCSEF成都始终聚焦技术前沿落地,致力于搭建产学研用协同桥梁。本次分会特别活动采用"退役AC带新任AC"的组织形式,彰显了YOCSEF成都践行文化传承、落实"传帮带"机制的务实担当。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电子科技大学王成展示了突破量子规模瓶颈的低温测控芯片组;腾讯量子实验室郑一聪剖析超导量子容错四大挑战与路径;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巨江伟介绍光量子计算与AI融合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阳阳与天津大学张鹏则分别从理论与应用角度,论证量子人工智能在专业场景的应用潜力。
在Panel环节中,参会人员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一是AI模型在高维科学计算中的瓶颈与优势,专家指出量子计算具有干涉性和叠加性独特优势;二是量子计算的技术特征,强调专用量子计算和避免经典-量子反复切换的重要性;三是构建量子计算+AI融合方案的可行路径,重点关注数据编码转换和量子神经网络测量问题。CCF YOCSEF郑州副主席穆清、中国移动钱岭、喀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尚小磊、第七届·2025 MindSpore量子计算黑客松全国大赛特邀嘉宾、大会学术报告嘉宾与现场观众一起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本次特别活动吸引逾百位业内专家参会,深入探讨量子计算与AI融合的技术路径。讨论共识表明:实现深度融合需平衡硬件发展、算法创新与应用场景,并依托政府、企业、学术界协同发力。在未来,需要挖掘实用场景、突破数据转换壁垒、构建高效混合算法架构仍是关键挑战。与会专家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加速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推动量子-AI融合迈入新阶段。
供稿:朱焱麟
审核:陈晓亮
终审:CCF YOCSEF成都主席会议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