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YOCSEF深圳、CCF深圳分部、深圳市计算机学会大模型专委会共同组织的“走进腾讯·破壁共融:大模型时代如何共筑产学合作新生态?”活动在腾讯滨海大厦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腾讯公司支持,YOCSEF深圳AC委员、腾讯科研管理办公室高级经理栾婧,YOCSEF深圳学术秘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卓钊 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本次活动执行主席:栾婧(左)和李卓钊(右)
本次活动聚焦在大模型技术快速演进背景下,产学合作与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结构性变革与新机制探索。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腾讯和平安科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合作模式、人才机制与资源结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刘婷婷开场致辞
活动伊始,腾讯产学合作及科技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刘婷婷女士发表开场讲话。她指出,大模型已深度嵌入科研、教学与产业全链条,腾讯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协同发展,期望通过联合攻关和多层次育人等方式,共同探索新时代产学研合作的新范式,建立更加开放、开源的平台和生态。本次活动邀请了五位在产学合作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嘉宾进行引导发言。
深圳技术大学副校长梁永生以《AI赋能“I³深融合、生师企共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题作引导发言。他提出,应在纽曼与洪堡教育理念基础上,融合中华文化传统,以国际化为底座,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的人才成长体系。AI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产业需求调研、培养方案制定与教育评价机制等。
梁永生进行《AI赋能“I³深融合、生师企共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发言
腾讯产学合作高级经理朱卫华介绍了腾讯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全栈技术方面的战略布局。腾讯与全国百余所高校开展联合研究,设立专项课题和科研基金。在人才培养方面,腾讯实施分层次、多类型的贯通式校企联合培养计划,重点关注拔尖创新人才、业务研发人才以及应用开发人才的培养,并开放平台支持高校师生开展实践教学。
朱卫华进行《大模型时代、腾讯产学合作与人才培养探索》引导发言
深圳哈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王轩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当前大模型时代下存在的关键挑战,包括学术界注重论文成果、企业更看重技术落地之间的目标差异,高校教学方式相对僵化、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学评价与实际效果脱节等问题。他强调,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亟待体系改革。
王轩进行《关于计算机产学合作与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引导发言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SZCCF大模型专委会主任袁春基于与腾讯等企业的长期合作实践,指出产教融合、贯通式培养对AI人才成长至关重要。他认为,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真实场景的机会,通过实践检验对企业需求的理解与适应,从而真正推动AI人才价值的释放。
袁春进行《产教融合及跨学科AI人才培养体会》引导发言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本科学院院长、SZCCF大模型专委会副主任杨金锋认为当前正处于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节点。腾讯等企业具备参与教育变革的条件,深圳的创新生态也为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沃土。他呼吁打破高校与企业在教育层面的隔阂,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教育过程,实现从“合作”走向“共育”,真正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杨金锋进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经验分享》引导发言
随后,活动围绕两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产学合作模式应当如何升级以适应大模型时代?”以及“大模型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夏文与深圳大学副教授冯禹洪分别作引导发言,分享了自身观察与思考。
活动参与全体人员合影
夏文、冯禹洪分别在思辨中引导发言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长期、持续的合作机制优于短期、碎片化的合作模式,应鼓励多元化创新方向,避免产学合作过于单一地聚焦大模型。算力和脱敏数据资源,被视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国家创新动能的关键之一。然而,校企双方在合作体系的设计与执行、利益分配及考核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学生实习与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平衡、原创性与应用性之间的评价标准也尚未统一。大家建议以深圳为试点探索合作模式,通过明确任务分工,进一步完善合作框架。同时,需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双向深入交流,推动课程共建与校企互访,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经验。此外,大家一致指出,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从“联合”走向“贯通”,构建中学—本科—研究生贯穿一体的连续性育人体系,以适应AI领域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会议最后,YOCSEF深圳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漆舒汉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在理念碰撞与共识凝聚方面的成果,并期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产学协同的深度融合与机制创新。
活动参与人员在腾讯展厅合影
讨论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腾讯滨海大厦展厅,深入了解腾讯核心业务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现场沉浸式体验了腾讯多项“黑科技”产品。
图文|栾婧 李卓钊
编辑|王晶晶
审核|漆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