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大连 > 新闻动态
“教育+科技的伦理与边界:教育行业新技术的应用风险和伦理隐患”观点论坛成功举行
2021-04-16 阅读量:474 小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已经走入教育。一方面,AI技术可以对教育学习过程中低效,重复的工作进行替代和辅助,提高教育效率,丰富教学模式,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而另一方面,过多的AI技术介入也导致了教育过程碎片化,知识过载等问题的出现。老师与学生的隐私问题,智慧教育研究的动机问题也频繁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在此环境下,教育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都在思考,在AI发展的浪潮下,“智慧教育,是否可行,怎样可行?”在这一背景下,CCF-YOCESF大连于2021年3月13日在大连市厚仁科技大厦举办了观点论坛,“教育+科技的伦理与边界:教育行业新技术的应用风险和伦理隐患”。与会者包括特邀嘉宾,CCF YOCESF大连主要成员,厚仁科技部分核心成员以及一些参会的师生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首先进入了主题发言环节,分别由两位特邀嘉宾进行主题发言。

首先发言的是傅维利教授,他现任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分享的演讲主题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可为”和“难为”。 傅老师表达了一个多年教育工作者对于新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渴望,教育学界渴望新技术的应用。他回顾了从古至今诸多著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的愿望即“有教无类”,这也是就是义务教育的雏形。然而班级授课和个别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保证孩子的个体发展,是关键的议题。目前而言,我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宏观层面:教育的财政支出占比体现了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与欧美国家(6%-7%)仍有差距。中观层面(各级各类教育),各地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往往与各地财政支出紧密相联。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权衡也是目前的关键问题。 微观层面(学校教育),作为各中小学以及互联网教育企业,尽管已经开始尝试搜集与分析各类教学过程数据,如整体成绩分布,各科考试出错率等。但是缺乏教育干预因素与结果的关系、个体在一定范围内容的排名情况、 针对性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在这一背景下,他预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可为的有两大方向 :(1) 教育数据的处理与挖掘。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分析与预测政策对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影响,进而辅助宏观教育政策的制定。(2)计算机视觉对观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分析。能够对如学生注意力时长、教师干预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进而可以改进当前学习模式中个性化学习不佳的问题。

其次发言的是厚仁教育科技的吴建宁董事长。他演讲的主题是:AI与教育的融合之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应该考虑技术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帮助。通过其公司多年对于教育类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心得引发对AI与教育融合的思考。一方面,他认为AI对于教育发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当前,全国教材的统一对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教材统一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搭建全国共享的教研平台,实现共享式教研。同时, 城乡差距日益明显,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技术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平衡。利用AI技术可以解决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的冲突,可以监测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

另一方面,在多年的教育领域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他认为AI与教育融合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与挑战。 首先, 监管部门的政策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多部门文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其次,指定教育选拔政策的导向要谨慎。 教育不应只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如衡水模式),“空心人”很难成就自己和他人。对人的精神塑造、思想和德行培养,需要人来进行,而不能纯粹依靠AI。这也是未来教育与科技融合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

随后,论文进入了思辨环节。多位与会嘉宾就三个思辨论题进行讨论。一方面,一些嘉宾认为,AI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研手段和教育评价手段,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闭环。智慧教育是学习者、教师、家长、相关研究者和投资者喜欢的,从这一方面而言,智慧教育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一些嘉宾认为,目前智慧教育带来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混乱,为年轻人带来更多困惑。通过AI过度与教育融合可能造成趋同,最终压缩个体的生存空间。目前无法预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的未来。

经过激烈讨论,最后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建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的桥梁,需要培养大量学科交叉人才。智慧教育的产品设计以及运用,应充分考虑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I与教育结合其地位是工具,而不是撬动一切的万金油。人工智能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荆棘之路。智慧教育的发展之路需要AI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共同开辟。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