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上海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专题论坛:中国半导体产业困境与解决之道
2018-07-22 阅读量:1183 小字

       2018年6月16日上午 09:00-12:30, CCF YOCSEF总部在辽宁大厦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困境与解决之道”的专题论坛。本次论坛执行主席为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YOCSEF副主席包云岗以及来自并行科技的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健。专题论坛是YOCSEF的主要形式,就IT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研讨和思辨,向社会发出声音。

6月1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与中兴通讯的和解协议,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也引起较大争议。本次论坛针对“中兴事件”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领域)困境与解决之道开展了探讨与思辨。

为扩展YOCSEF论坛的影响力,并让更多感兴趣者能参与到讨论中,CCF YOCSEF总部与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联合精心策划,首次以在线双向交互的方式开辟了论坛参与通道。在线通道的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总部副主席罗训和CCF YOCSEF上海主席温蜜,CCF YOCSEF总部学术秘书李浥东作为线上讨论的协调人及时将群里的讨论观点和问题反馈给现场嘉宾进行互动。此次在线通道以线上问卷调查进行预热,邀请德国格罗方德的芯片工程师赵智兴博士作为线上嘉宾全程参与引导和发言点评,在传统网络直播的基础上引入微信群实时讨论,打通线上和线下进行双向交互,使在线论坛参与人数达到了380余人,创造了YOCSEF论坛在线参与人数的历史新高。

特邀嘉宾引导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科院计算所韩银和研究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博士、清华大学汪东升教授、集成电路基金投资人程振林博士等行业内专业人士着重讨论针对此类事件的后续相应的举措,提出可操作的方案。

韩银和研究员指出芯片产品设计、验证周期长(2年),需要多次投片积累经验(投资大),产品更新迭代快、利润积累难,企业无法依靠市场机制存活。他同时回顾历史,论证了芯片企业单纯靠国家输血也无法壮大。他建议国家在投入资源时应“授人以渔”,给政策与市场,如政府采购的自主可控;出台产业安全公共政策,系统化管理关键行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向美国学习,投入更多资源到基础研究和市场(两端);国家投入应有退出机制,芯片行业赢者通吃,不宜孵化太多同质化产品。

王世江博士梳理并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大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如90年代的908/909工程,08年的核高基。2014年设立的大基金,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与产业链协同,并提供IPO倾斜等金融支持。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在加速发展,只因为“初速度慢”显得相对落后。高铁和太阳能光伏等很多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样可以在芯片产业实现。他建议要保持政策延续性,谨慎对待因“中兴”等突发事件带来意外的干扰;要保持减免税的政策落实到位。芯片产业已经度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要解决从能用到好用和高性价比的问题。建议提供国产芯片的试用保险,赋予芯片技术迭代机会。

    汪东升教授形象地拿中国足球与芯片产业对比,指出中兴事件并非偶然。芯片产业链,从设计、软件到制造,每个环节都有漏洞。症结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原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完成重大研发任务,使企业和高校同质化,导致高校研究缺乏原创,企业丧失危机感。

程振林提出一种产业链划分:原理—原型—样品—产品。他指出国内企业虽然商业成功,但缺乏底层技术。他赞同国家大基金,投强和投弱应以获利前景为标准。最后,他指出芯片产业不能讲奉献,人才追求“高薪”、企业追求“高利润”是市场规律。

在线投票与讨论

本次论坛针对两个话题组织了在线投票,YOCSEF总部学术秘书李浥东介绍了线上投票情况:

1

针对中兴事件,参与人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保护一个千亿规模、具备全球竞争力与广泛社会影响的企业对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另一方则称此和解协议“丧权辱国”,破产重组能孕育更多的市场机会。福建省互联网经济促进会吴柏发以当地企业举例说明倒掉一个公司,可能会产生更多公司。360公司的陶耀东也补充商业案例证明 “一个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带来的机会。

对于孩子择业问题的调查问卷,大多数参与人员对自己孩子选择芯片行业还是持保留态度。对于这样的现象,韩银和认为学生最后的取向是市场决定的,很难靠情怀靠机制阻止学生去高薪资的互联网企业。孙绍敏指出大学应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跨专业择业很正常。韩楚飞提到很多家长认为择“专业”即择“职业”,往往报选当下热门专业,缺乏远见。王世江指出当年轻一代不再有经济压力之后,会凭兴趣而非收入来择业。程振林则痛斥了“吃饭思维”,即找什么能当饭吃的专业。他认为社会发展分为三阶段,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旦富起来了,人们不再为生机而工作之忧,那么就无择业之难了。王勇则奇思妙想,提出降低微电子行业人才的税收的方案来吸引人才的政策。韩银和补充道,即使微电子专业学生不去芯片公司工作,也能为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培养硬件人才。随着AI和区块链技术的风行,已经有一批企业像华为海思、比特大陆能给毕业生开出很有竞争力的工资。但是大众对这些信息知之甚少,仍然认为芯片是一个夕阳产业。因此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新兴的芯片企业。

五大议题

论坛事先列出了一些议题,嘉宾与参与者针对这些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议题一: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当年发展半导体的经验哪些能借鉴?

王世江解释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半导体布局,但错过了60-70年代的黄金时代,等到90年代再重新启动时,技术制高点、市场都已经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占尽。唐卫清认为芯片全部国产不现实,政府要关注降低风险,实现产业链中关键芯片的自主可控。韩银和引用了日本官民合作政策:成立一个推动小组,选定存储器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给投资联盟的企业,帮助企业迭代产品,完成存储器市场的赶超,推动小组则适时解散退出市场。后来的韩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逆流而上成就了三星的辉煌。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的赵苏鹏认为新应用的出现会对原有优势芯片技术造成冲击,产生新的机会。日本抓住了PC的兴起对存储器的需求,韩国三星则与英特尔联手,在服务器革新中成为存储器市场霸主。下一个新应用可能是物联网或车联网等有大数据和AI赋能的应用。

历史上多次新应用冲击芯片市场案例

历史上多次新应用冲击芯片市场案例

2

图左:全球前十名芯片设计厂商和晶圆制造

 图右:塞到拥挤的AI芯片:国内外知名AI芯片公司

议题二:市场化和产业政策,哪条路线才能拯救中国的芯片产业?

程振林认为产业政策应专注、扎实,不能盲目追求商业成功。市场化不意味着只有自由竞争,而是按照市场化思维来办事。当前中国的问题不是政策不到位,是市场化不到位,政策还得再往后退。除了基础研究以外,只要是跟产品产业化相关的,都应该用市场化的思维来干。王世江反驳道,纯粹按照经济学的角度,国外芯片物美价廉,我们只要买就行了。但我们要自己发展,市场调控失灵,政府必须要有作为。来自基金的嘉宾作为坚定的市场派,认为芯片行业高度国际化,高度市场化,不能太过于依赖于政府,通过这种竞争机制,产品才能推陈出新。在一些新兴领域,政府介入扰乱市场,产生不公平。

线上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倾向于支持产业政策者更多一些。蒋力举例指出美国政府其实也在干预市场,只是时常通过立法的手段来干预市场。线上有嘉宾补充指出在5G通讯中国已经取得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立法禁止中兴/华为进入以保证美国芯片的优势,政府要高度认清严峻的形势。赵志兴认为半导体行业极端垄断,门坎高,市场准入高,必须有产业倾向。王昊奋认为两种经济模式共存:计划经济做长期和基础性投入,市场经济做贴近应用、有活力的创新。风险投资追求短期收益,只愿支持涉及热点应用的芯片,哪怕这些热点最后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对于基础核心研发为主的创业公司不能只看估值。 

议题三:是否能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发展芯片行业?

这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现场讨论过程中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以市场换技术不会成功,汽车产业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二类观点认为通过一定技术吸收消化,也可以走出来,比如京东方的平板显示器。

王世江从产业的角度阐明产业讲究生态,市场换来产业配套,带来产业聚集效应,如比亚迪电动车和太阳能光伏产业。李浥东认为市场换技术,唯一成功案例是高铁。程振林认为中国在器械制造上有技术积累,高铁是一个极特殊的案例,不足以作为市场换“高技术”的案例。长远来看,除非自身技术能力提升,否则换来的技术只是一个拷贝。

线上的张浩、裴颂文、温蜜和蒋力发表了意见:“市场换技术”并不总是有效,只有环境单一、高度可控、垄断性运营的市场才能换来技术;但对于一些竞争性很强的市场则未必可行;此外,核心专利、有关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的领域很难交换。

现场嘉宾与在线嘉宾通过微访谈以及现场直播进行直接互动

现场嘉宾与在线嘉宾通过微访谈以及现场直播进行直接互动

议题四:IT产业人才培养不平衡问题

韩银和深感由于微电子行业人才培养周期业长,身价“涨”的慢,人才无法积累。汪东升以芯片架构与人工智能两个研究方向做对比,做体系结构发表顶级论文非常难,但是清华招的本科实习生三个月就可以发表一篇人工智能顶尖论文,因此从发表顶级会议文章难易程度上,芯片设计入门门槛确实非常高,发表成果难,导致学生在研究方向选择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扰动了人才培养,芯片设计课题组拿不到经费,培养人才艰难。清华过去做CPU的过程中培养了很多人,包括全国高校里面有14个老师是从清华CPU组出去的,但是清华这两年培养的人很少,因为拿不到钱做CPU了。对此,多位高校老师有同感,王胜科批评国内高校硬件课程教学薄弱,高端教师人才匮乏,要提高硬件人才的基数。卫志华痛斥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

裴颂文指出大家都觉得芯片是大问题,但是又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没有出现想象中全民投入、以身报国的场景,说明学生对于国家政策,教育环境的失望。事实上,统计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最顶尖的会议ISCA过去十年论文的作者发表情况,可以看到第一作者数量中国和美国是旗鼓相当的,但是当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留在了美国。这说明在吸引人才政策方面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议题五;中国芯片困境解决之道。

最后参会人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中国芯片困境的解决之路,简单总结如下:(1)如果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应用,没有什么太大价值,国家接下来应该在如何推动国产芯片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政策。(2)重视市场化运作方式。集成电路基金在这个方向作出一个特别好的示范,其资本运作的手法很精准很细腻,这种市场化的方式特别重要。(3)加强人才引入,扩大科技明星号召力。比如硅谷名人张忠牟回到台湾后,依赖设备晶圆供应、芯片设计和代工厂等生态,建成世界最大晶圆厂TSMC。国家应吸引更多这样有号召力的科技明星。(4)政府应像美欧等国家,在芯片后端设计软件、流片和测试上给大学极大的优惠和补助;增加大学之间的合作,共享昂贵的设备。(5)应效仿硅谷的SRC,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学校研究,产出的技术与企业共享。不干扰市场、激活原创有价值的基础研究。(6)积极探索芯片的开源设计,根据以往从业经验和直觉判断开源芯片可以降低行业的门坎,能极大的繁荣芯片行业的生态。

总结

本次论坛首次以在线双向交互的方式开辟了论坛参与通道。专题论坛进行中,CCF YOCSEF总部和四个分论坛的十余名AC进行了精彩的线上发言。其中CCF YOCSEF上海AC蒋力的发言和针对议题准备的PPT资料分享等引起了线上线下嘉宾们的广泛讨论和一致肯定。此次在线论坛参与人数达到了380余人、创造了YOCSEF论坛在线参与人数的历史新高,同时也使得论坛的讨论观点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达到线上与现场几乎同样的讨论效果,是CCF YOCSEF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专题论坛新尝试。CCF YOCSEF上海支持总部和各兄弟论坛不断革新手段、创新形式,与总部合作将CCF YOCSEF上海特有的微访谈升级为本次在线互动论坛,很好地体现了优秀分论坛的担当。

总结此次专题线上与线下同时讨论的形式,有两点经验:1)线上问卷调查进行预热的方式可以提前让嘉宾和感兴趣的YOCSEFer们了解论坛关注的话题和舆论倾向,利于自己整理观点;2)现场设立联络人及时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沟通,分类总结交互论点并反馈给嘉宾和讨论者。论坛在组织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1)在线论坛和微访谈一样需要部分嘉宾在线引领发言,本次虽有安排一位在线论坛嘉宾和数位专业AC,但还应增加1-2位,从更多个角度引导和辩论;2)直播设备和平台需要改进,特别是当在线人数规模超过300以后,视频会有延迟。这些不足,我们都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全体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全体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学术秘书

上海交通大学

蒋力



热门动态
2018-07-31
CCF YOCSEF 上海分论坛于2018年7月23日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2018-07-14
人工智能(AI)在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得到学术界、产业界、教...
2018-07-11
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于2018年7月6日晚上在上海市黄浦区洛克外滩...
CCF聚焦